剃头的变迁

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三兄弟去剃头的场景。那时候我们叫理发为剃头,不像现在这样叫理发或者是剪头;剃头的师傅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汉,他剃头的工具也全都是手工的,没有任何需要电力驱动的工具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纯手工打造的。去了之后他会用一些开玩笑的话逗我们几句。然后就依次的,让我们兄弟几个坐上他的一张大椅子,围上围盖就开始给我剃头了。那时候很小,皮肤嫩嫩的剃头的那个推子也有点凉。特别是剃到耳朵那里的时候,推子在头皮上感觉凉凉的也很痒,我们就顺着剃头师傅的动作把头往一边偏,这个时候师傅就会谩骂的吼道:个裸日的,莫瞎动!
剪完了之后,就用个海绵沾点白色的粉末在我们脖子上擦擦,然后把围盖一拿,就完事了。连洗头的工序都没有。我们出门之后感觉脖子里还有头发,痒痒的。我现在是已记不清当时剃头剃出的效果是怎么样了。当时也没有这个概念,不知道剪头还有个造型什么的。剪了之后也没人说好不好看之类的话。反正是父母要我们去剪头就去。这个剪头的价格也很便宜。我们兄弟三个去剪头,我妈就让我们给那个剪头的师傅带一盒1块钱一包的红双喜就完了。
再之后就记得是我妈给我们剃头了。那时候是夏天的时候,我二爹从汉口回来回来了,他是剃头师傅,二爹后来中风了,手脚就不灵便了。于是就在旁边指导我妈给我们三兄弟剃头。但是毕竟这不是我妈的本行,我妈是搞缝纫的。有句话说,不想当理发师的裁缝不是好厨师。我妈就很认同这句话。结果是:缝纫放弃了,理发师只是过过瘾,做饭更是一塌糊涂。我妈在给我二弟剃头的时候,可能是一下子混乱了,用上了缝纫的技艺。推子一滑,从后老勺一下子推到了头顶了,没办法当时不流行那种奇装怪异的发型。只得把脑袋四周所有的头发都推到头顶了。剃完出去之后,我们村里的人纷纷笑我弟弟头顶盖了个马桶盖。我二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,用他那中风后颤抖的双手给我弟弟的马桶盖修理,至此马桶盖才不那么突出了。
当然这样的经历很少,也不过2-3次,因为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,才有时记起。
不知是我们村里的那个剃头师傅忙还是怎么的,到了我们上完小学后就没去找他剃头了。就到隔壁村子里的一个小集市上去剃头。不过那个剃头师傅也是我们村子里的,他只是到那个小集市上去开了个门店。因为认识,我们就到他哪儿去剃头。他那儿的推子改为了电动的,但是剃耳朵两边的时候还是感觉痒痒的。他在剪完了之后会给我们洗个头。不过价格但是贵了不少:剃一个1块钱,腊月里还会涨到2-3快。
再后来就是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了,那时候剪头都是在学校剪了。因为那些店铺都是给学生剪头的,剪的跟同学们差不多,对那个时候剪头没什么印象了。只是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慢慢的长白头发了,只记得那个时候剃个头是2-3块钱把。
进大学后也是在学校旁边的理发店剃头了,那个时候就是5块钱剃个头了。物价上涨已经有切身体会了。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每次剃头的时候,剃头师傅就会问我焗个油吧,我也只会在生日的时候,给自己焗个油,奖励下自己。但是回到家,母亲看到我焗油了就会说我,叫我不要染黑了,染了不好。
毕业之后就在武汉剪头了,就在我家旁边的小理发店里剪,已经是10块钱剃个头了。前几天妹子带我到一个连锁店里剪了个头,花了35块钱,好贵。也没什么感觉,就觉得在给我洗头的时候按头按的蛮舒服的。剪出来的效果还是一般。剪的再好也是一个月要剪一次的。
写于 2012-10-23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Shadowrocket-小火箭的基本使用

谷歌云搭建VPS